任正非:中国的人工智能未来与华为的长远布局

任正非:中国的人工智能未来与华为的长远布局

 

若向华为CEO任正非询问他对中国人工智能的看法以及华为面临的重重困难,你会得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我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任正非在接受中国媒体《人民日报》的问答采访时表示,“想这些没用。” 在这个痴迷于五年规划和危机管理的世界里,他的建议简单得近乎刺耳:“别去想困难,放手去做,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座右铭,更是华为在国际制裁与封锁的风暴中披荆斩棘的行动指南。这种沉稳的决心,贯穿于他的每一个回答之中。 当话题转到华为先进的昇腾人工智能芯片时,他表现得极为坦诚。他并未自吹自擂,实际上,他觉得当前的炒作已脱离了实际情况。 “美国夸大了华为取得的成就。华为还没那么厉害,”他坦言,并指出他们最先进的芯片仍落后一代。 那么,当你买不到最优质的工具时该怎么办呢?按照任正非的说法,要更巧妙地利用现有的资源。

他解释道,华为正凭借其在软件和数学领域的优势,来缩小人工智能及其他领域的硬件差距。 “我们用数学来弥补物理上的短板,”他说道,并阐述了一种通过编写代码将芯片连接成强大集群,以实现与顶尖产品相媲美的策略。这是因需求而催生的创新之举。 这种务实的观点不仅适用于产品,也适用于人。在这个企业宣传无休无止的时代,任正非对媒体的关注保持警觉。“别人夸赞我们时,我们也会倍感压力,”他透露,“而受到批评时,我们会更加清醒。” 他认为对华为的批评并非攻击,而是真正使用其产品的用户给予的馈赠。

这是一种健康关系的体现。他始终坚持:“别在意褒贬,要关注自己能否把事情做好。” 但任正非愿景的核心,真正激励他的理念,远比下一个产品周期更为深远,那就是基础科学研究。他满怀哲学家般的热忱谈及此事,认为这是进步的核心所在。 “如果不开展基础研究,我们就会失去根基,”他告诫道,“即便枝叶再繁茂,风一吹也会凋零。” 对华为而言,这些并非只是富有诗意的话语,背后有着巨额的资金支持。

在每年1800亿元人民币(约250亿美元)的研发预算中,整整三分之一,即600亿元人民币(约83.4亿美元),被投入到理论研究。这笔资金投入并不指望立即获得回报,而是对人类好奇心力量的长期赌注,是对可能数十年后的未来的投资。 展望未来,任正非认为人工智能不仅会给华为带来重大变革,也将给人类带来巨大转变。他坚信中国在这个新时代占据有利位置,不仅因其技术实力,还因其强大的基础设施,更因其人民。

任正非畅想未来,人工智能的真正突破不仅会来自华为等科技巨头的程序员,还会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如医生、工程师,甚至矿工,他们将运用人工智能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他的乐观情绪颇具感染力。他回忆起《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L·弗里德曼的一篇专栏文章。弗里德曼离开中国后,于今年早些时候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不言而喻:“我刚见识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任正非似乎是一位在风暴中心觅得宁静的领导者。他不关注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而是专注于稳步打造根基深厚的事业,为未来的一切做好准备,一步一个脚印,耐心前行。

联系方式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