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Broadcom)作为威睿(VMware)的所有者,在几周前的威睿探索(VMware Explore)大会上宣布,其威睿云基础(VMware Cloud Foundation)平台如今已实现AI原生支持。这是该公司为跟上科技行业广泛且迅速采用大语言模型的步伐而采取的最新举措。
然而,自2023年11月收购虚拟化巨头威睿(VMware)以来,许可政策变更问题一直困扰着该公司,此举措推出之际,它仍在应对相关负面报道。 平台免费套餐的终止、为留住订阅用户而采取激进销售策略的相关报道,以及几起针对现有协议(包括现行永久许可证)的诉讼案件,已促使众多用户重新审视其通常作为IT架构基础的内容。
纽钛克(Nutanix)、苏姿(SUSE)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已成为那些弃用威睿(VMware)产品的用户所带来的受益者。
然而,威睿(VMware)产品的部署特性决定了其过程往往较为复杂。从运行于该平台的高度虚拟化环境中迁移工作负载,可能会产生高昂的迁移成本,还会给组织的服务质量(QoS)指标带来不可小觑的风险。与其冒险迁移到其他平台,倒不如继续使用现有平台并支付已知的费用。 同样,将人工智能(AI)融入威睿(VMware)的产品也充满风险,且可能会带来类似的不良后果。
重新架构威睿(VMware)平台,将人工智能(AI)置于核心位置,意味着最终用户的不稳定工作负载将为任何重大变更付出代价。就软件的特性而言,变更的影响越深远,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 博通(Broadcom)的初步目标是使用户能够更轻松地在其现有环境中部署人工智能(AI)模型和代理。威睿私有人工智能服务(VMware Private AI Services)将于明年随威睿云基础9(VCF 9)订阅服务一同推出,它将涵盖在本地或至少在超大规模设施之外构建和运行人工智能(AI)所需的所有要素。
它将包含一个模型库(预计许多机构至少在测试阶段会选用开源的小型模型)、索引服务、向量数据库、一个代理式人工智能构建器,以及一个现成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网关,用于优化需要协同工作的独立人工智能(AI)模型之间的机器对机器通信。 与会者获悉,人工智能(AI)在企业中的应用只会不断增加,因此,让人工智能成为每个基于威睿(VMware)的基础设施的一项特性是合理的。
就目前情况来看,博通(Broadcom)所做的只是朝着人工智能(AI)方向迈出了一小步,并无独特或新颖之处。该公司还宣布了对威睿坦苏(VMware Tanzu)平台的改进,具体包括更便捷的多集群平台(MCP)服务器发布方式,以及推出一个新的数据湖仓——坦苏数据智能(Tanzu Data Intelligence)。 对于威睿(VMware)自身的开发者而言,唾手可得的成果或许是威睿云基础(VCF)的智能助手(Intelligent Assist),这是一款可访问威睿知识库的聊天机器人。
这个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机器人将延长用户提出问题后等待人工支持的时长。 容器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发了热潮,许多人宣称“传统”虚拟化技术即将走向终结,这就如同云服务的迅猛发展曾被认为预示着本地数据库的末日,会让甲骨文(Oracle)出局一样。现实情况过去如此,现在依然如此,尽管许可费用高昂且成本巨大,但遗留基础设施使得企业用户不得不继续依托他们已投入资金的平台。
VMware或许会在与客户的交易中增添一些人工智能(AI)元素,但它明白,其长期收入得益于企业核心的遗留基础设施。